首页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宇宙奥秘 历史趣闻 UFO揭秘 灵异档案 考古发现 老照片库

当前位置:世界X档案网 > UFO揭秘 > > 正文

苏美尔之谜:来自星星的外星人(7)

更新:2017-10-01 18:32 热度:


  从星际旅行的角度看对于3光年距离如此看重的文明存在于太阳系周围10光年范围内的恒星系是比较合理的,再远的话就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了。而且从生命演化的角度看需要一个古老的恒星系统,从恒星突变的角度看还需要一个至少双星系统的结构。 从临近恒星列表看只有天狼星系统是符合上述要求的,8.6光年的距离也是符合10光年以内标准的。
  从1894年起,人们观测到了天狼星系统里一些明显的轨道不规则性,因此大家认为它还有第三颗很小的伴星,虽然此假设未被证实。数据指出,第二颗伴星围绕天狼星A的公转周期为6年,其质量只有0.06倍太阳质量。它比白矮星天狼星B要暗5到10级,因此很难被观测到。最近的观测数据虽然无法证实它的存在,但有可能是因为其太接近天狼星A,以致于观测不到。1920年代发现的“第三颗恒星”似乎只不过是一颗背景天体。
  多贡人是西非马里地区的一个种族,他们对天狼星有望远镜未出现的时代中不可能得知的天文知识。依据马塞尔·格里奥尔的著作《与 Ogotemmêli的对谈》和《苍白的狐狸》记载,他们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之前就知道天狼星和它的伴星间存在50年的公转周期,也提到环绕天狼星A和天狼星B的第三颗恒星。
  从天狼星双星演化的角度看年龄不足太阳系的一半,因为从观测到的天狼星A中金属含量分析与太阳接近,因此科学家推测其双星系统年龄只有2.3亿年,但是如果出现第三颗褐矮星乃至红矮星可能存在的因素看,围绕天狼星C的行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命演化,也符合大周期轨道行星的特点。
  德国天文学家沃尔夫德·西洛瑟(Wolfhard Schlosser)和沃纳·伯格曼(Werner Bergmann)于1985年拿出了一件8世纪的伦巴第手稿,其中包含De cursu stellarum ratio的圣葛利格里游记。这份拉丁文的文稿教导读者如何从星辰的位置确定夜祷的时刻,并且描述天狼星是呈现弥散的红色。作者据此提出天狼星B当时是颗红巨星的说法 。但是其他的天文学家认为圣葛利格里所描述的应该是大角星。天文学家已经推翻用天狼星A或天狼星B恒星演化的可能性来解释顔色争议的理论,因为几千年的演化时间太短,并且天文学家从星云的分析中并没有发现发生过这种演化过程的迹象。与至今还未发现的第三颗星的交互作用也是天文学家提出的可能性之一。
  天狼星A的质量约是太阳的2.1倍。天文学家利用光学干涉仪量度出它的半径,估计角直径为5.936±0.016mas。它的恒星自转速度较慢,每秒为16公里,因此星体未明显成为扁球形。织女一和天狼星B的体积相近,但自转速度更快(每秒274公里),所以它的赤道地区向外隆起。
  天体模型指出天狼星A形成于一次分子云坍塌,到了1千万年后,其能源产生已经完全由核聚变提供。它的核心为对流层,并利用碳氮氧循环制造能量。天文学家预测天狼星A会在形成后10亿年(109)内用尽储存在核心的氢,此时它会经历红巨星阶段,然后再温和变成一颗白矮星。天狼星A的光谱显示出很深的金属线,表示一些重于氦的元素增加(如铁)。与太阳相较之下,天狼星A大气层里相对于氢含量的铁含量为0。5,也等于100.5,意思是说大气层中的铁含量是太阳的316%。因为不太可能整颗恒星都富有金属元素,所以这些金属元素其实可能是悬浮在表面的一层薄对流层上。天狼星B的质量几乎于太阳的质量相当,是已知质量最大的白矮星之一。它的质量差不多有平均的0.5至0.6太阳质量的两倍,但是这么多物质被压缩成为地球般大。天狼星B目前的表面温度为25,200 K。但是由于内部已经没有能量生成,剩余的热量会以辐射的形态放射出去,天狼星B终究会逐渐冷却,需时超过2亿年。
  一颗恒星要经过主序星和红巨星阶段才会成为白矮星。天狼星B成为白矮星时的年龄比它现在的年龄小一半多一点,约为1亿2千万年前。还是一颗主序星时,它估计有5个太阳质量大,而且是一颗B型星(约为B4-5)天狼星B是红巨星的时候,可能增加伴星天狼星A的金属量。天狼星B最初由碳及氧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是形成天狼星B的已死亡恒星里的氦核聚变产生的。这些元素被更轻的元素覆盖,并根据质量来分层,因为天狼星B有着高表面重力。因此,天狼星B的外层大气层几乎为纯氢,宇宙中最轻的元素,光谱中也找不到任何其它元素。
  此双星系统约有200到300万年老,并且一开始是由两颗蓝色的亮星组成。更高质量的天狼星B耗尽了能源,成为一颗红巨星,然后又渐渐削去外层,约在120万年前坍塌成为今天的白矮星状态。
  光从现在观测天狼星A和B的资料分析看,天狼星系统没有数十亿年的稳定期更没有让单细胞生物进化出星际文明至少21亿年的时间,但是从天狼星C可能存在的假设推理,一个红矮星系统有足够100亿年的稳定周期来培育生命。
  对于天狼星系统如果是三合星系统的假设成立,(三合星是指三颗恒星组成的聚星系统,这三颗恒星以引力互相维系,很多时光度相差很大。)现时物理学上还未有准确方法去计算三合星体系的引力关系。但是考虑到一个极端的三合星存在生命行星的模型,当一个行星距离三合星系统的引力圈足够遥远的情况下看,对于三恒星的引力作用近似看做一个固定的引力点,因此存在遥远行星围绕紧密三合星系统运行的可能性,再考虑到行星上生命进化需要足够合适的光照,三合星系统对于遥远行星的红外辐射影响又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太阳系内,一个既要足够光照又要远日点可能达到光年级别的行星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考虑到天狼星A现今的表面温度达到了10000摄氏度,比太阳亮26倍,天狼星B在1.2亿年前是一个5倍于现今太阳质量的红巨星,而一个恒星要经历到红巨星阶段必须是经历了数十亿年时间的主序星阶段演化。有此可见,天狼星系统有可能曾经经历过数十亿年乃至百亿年的稳定演化期,也有足够的辐射强度去支持一个远日点可能达到光年级别的行星上的生命演化过程,而相对地球的大气层密度和引力作用即使将地球假设在那样的远日点运行轨道上仍然很难保存足够的辐射温度来维持生命演化,但是如果行星的质量增加同时拥有足够浓密的大气层类似于流浪行星生命演化一样的经历,将具有进化出高智慧生物的可能性。
  再看神话中的线索,神来地球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自己所在星系的恒星出现问题,继续在太空中寻找制造类似反射镜一类的原材料,需要通过星际飞行来搜集原料说明需要的数量之大,可见制造该设备耗费的庞大和紧急程度。可以推测这样规模的灾难是类似地球末日级别,而且任务的艰巨性将是搏命式的赌博。再看神话中神来到地球开始开采矿藏到后来经历几十万年的实验来制造类人的廉价劳动力,可以看出从神发现灾难的来临到制造出人类经历了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时间,从天狼星B在120W年前坍塌演化成白矮星的线索分析也是符合时间点的,从分析天狼星系统的双星物质转换过程对该星系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影响看那次天文事件对行星的确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双星系统质量转换,红巨星坍塌形成白矮星都会向宇宙中抛射巨量的物质对临近行星的伤害将是彻底的毁灭性打击。
  再从神话中提及以及后世人类的远古文明中国王到奴隶都会在死后被制成木乃伊通向天国获得永生的习俗来看,以其说木乃伊是一个宗教仪式不如说是对最早模仿神跨越远距离星际飞行采取长期低温休眠的象征性表达。神话中的神外形高大,身高数米,通过长期的低温休眠跨越遥远的星辰来到地球(当前科技研究表明进化出高等智慧的水生生物更适合远距离星际飞行,因为水生生物具有有利休眠和温度调节代谢减缓的天生优势,甚至爬行类具有冬眠的身理特点,在液体环境中抗载荷与抗宇航中辐射的能力更强大),寿命更是长的令人类无法理解,还能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和创造物种。说明神具有先进的生物技术,对自身的改造远远超越当前的地球科技,但是宇航技术相对于生物技术而言却是很低级。因为低温休眠来实现远距离宇航,意味着需要的时间及时相对于生命长达几千岁的神也感到枯燥,前面的分析指出神可能来自距离地球8.6光年的天狼星系,如果通过远日点来实现来地球的宇航,整个单航程可能只有5.6-7.6光年(如果行星所在的位置离天狼星恒星系统很近将完全被双星物质交换事件中的恒星抛射物质所摧毁,这个力量不是靠什么黄金打造的反射镜能阻挡的,所以行星和恒星距离必须达到光年级别才能至少在物理上避免了被直接毁灭的可能性,但是为了保持生命繁衍的辐射强度可能需要一个保卫母星的类似戴森球的装置来尽可能的锁住合理分配辐射能量才能继续保证生命的存在。
  即使是当今的人类利用核脉冲甚至类似阿凡达电影中的飞船也仅仅需要数十至上百年就能到达地球,说明神所依赖的飞船可能比人类现在正在努力的宇航技术还差最多持平而已,更不可能使用类似修改重力维度做空间翘曲飞行的超空间发动机技术了。神话中提及的神发现地球和太阳系是在飞行过程中的偶然机会,并不是一开始就目标锁定地球直飞而来,有此看出神当年对只有10光年不到的太阳系依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存在观测技术上的盲点,这个从人类当今不断发现遥远至数百光年的类地行星比较而言确实很原始。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神当年所代表的文明是一个自我封闭发展至巅峰而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探索的星际文明,从宇航能力上说属于原始的星际飞行能力,从生物技术上说是一个比较高等的文明,间接的证明了一个假说就是三合星系统(聚星系统)中的智慧生物要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相对于单恒星系统的文明而言难上千万倍,因为一个智慧的文明对天文的理解必须从最基本的天文观测入手通过不断的观测和整理天空中星球的运行规律来证明和推理出各种定律,类似地球文明中的牛顿三定律和相对论都是以数千年的天文观测为基本点入手,但是聚星系统的文明要面对毫无规律的行星运行规律,需要更长时间的整理和协调各种早期理论,具体需要多久才能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就当今地球文明的经验而言只能说简直无法想象。就现在人类的天文知识对于协调三合星系统的引力规律还只能是无法理解,其数据之庞大其难度之高可能只有当年的神才知道其先人的漫长经历。如果上述远日点和浓密大气层行星的说法成立那么神所处的故乡很可能在发射飞行器进入太空前难以看到星空,这样的天文观测客观环境也间接的证明了前面那个宇航技术落后,需要超长时间去理解天文知识那种困境的客观因素的合理性。正因为如此的客观环境影响,才有先前那种神话中神其实是一个生物技术发达,宇航技术原始(也正因为宇航技术的原始才那么在乎发射窗口时机),一个自我封闭发展的星际文明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实在10光年的范围内还有一个更近的聚星系统就是离地球4.23光年的半人马座星系,但是这个星系首先从诞生到现今从最新的数据看还只是一个存在于3亿年左右的年轻星系,其二在半人马座星系内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低,首先年轻的星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化出高等文明,该星系当今只观测到类似行星盘的物质结构仍未观测到类地行星,其实还处于恒星系的演化早期。因此被排除在外。

热门推荐

阅读TOP1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我要投稿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sjxda.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227号

  湘ICP备14018447号-1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